冬至——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
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
冬至
《小至》杜甫
天時人事日相催,冬至陽生春又來。
刺繡五紋添弱線,吹葭六管動浮灰。
岸容待臘將舒柳,山意沖寒欲放梅。
云物不殊鄉國異,教兒且覆掌中杯。
冬至,又稱冬節、亞歲、長至節等,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,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,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。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,在民間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講法,所以古人稱冬至為“亞歲”或“小年”。
冬至三候
每個節氣都有“三候”,所謂的三候是指任意節氣中三個階段的物候變化現象,即包含了動植物和非生物的變化現象,反應了該節氣的氣候變化。通?!耙缓颉庇形逄?,而一個節氣有三候,所以一個節氣一共有15天。
冬至節氣的三候分別是:“一候蚯蚓結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動?!?/span>
一候蚯蚓結: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,此時陽氣雖已生長,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,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;
二候麋角解:麋與鹿同科,卻陰陽不同,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后生,所以為陰,而冬至一陽生,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;
三候水泉動:由于陽氣初生,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。
冬至習俗
祭祖、祭祀天神、土地神
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。南方沿海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。家家戶戶把祖先像、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廳,安放供桌,擺好香爐、供品等。祭祖的同時,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、土地神,叩拜神靈,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,家和萬事興。
吃冬至團
在南方一些地區,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(冬至丸),取其團圓的意思。每逢冬至清晨,各家各戶磨糯米粉,并用糖、肉、菜、果、蘿卜絲等做餡,包成冬至團,不但自家人吃,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。實際上,冬至吃湯圓,是我國的傳統習俗,在江南更是普遍,民間也有“吃了湯圓大一歲”的說法。
吃餃子
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,每年冬至日,有吃餃子的習俗。相傳醫圣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,便用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以及面皮,包成像耳朵的樣子,做成一種叫“驅寒嬌耳湯”的藥物,施舍給百姓吃。后來,每逢冬至,人們便模仿做著吃,形成了習俗。
吃燒臘與姜飯、釀酒
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,冬至這天,大多數廣東人都有“加菜”吃冬至肉的風俗??图胰苏J為,冬至時的水味最醇,所以,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。
吃年糕、羊肉湯、赤豆糯米飯
杭州人冬至吃年糕,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今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。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,冬至吃年糕,年年長高,圖個吉利。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,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。湖南湖北一帶,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。
冬至養生
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,主要是因為“冬至一陽生”。冬至到小寒、大寒,是最冷的季節。大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,晚上可以泡一泡腳,此外人體需要足夠的能量來抵御寒冷,所以也要適量進補,而肉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和脂肪,有補氣活血,溫中暖下的功效,是進補的佳品。
參考:冬至.百度百科
圖片均來源于網絡